推广 热搜: 铸铁T型槽平台  封号  BQG250/0.3气动隔膜泵  北京  收购ACF  手中  牵手  滤芯  动词  清扫器刮刀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日期:2023-04-06     浏览:25    评论:0    
核心提示:什么是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

什么是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检测步骤

(1)信息收集。入侵检测的***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而且,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这除了尽可能扩大检测范围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从一个源来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点,但从几个源来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却是可疑行为或入侵的昂好标识。

当然,入侵检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此,很有必要只昶用所知道的真正的和精确的软件来报告这些信息。因为黑客经常替换软件以搞混和移走这些信息,例如替换被程序调用的子程序、库和其他工具。

黑客对系统的修改可能使系统功能失常并看起来跟正常的一样,而实际上不是。例如,UNIX系统的PS指令可以被替换为一个不显示侵入过程的指令,或者是编辑器被替换成一个读取不同于指定文件的文件(票客隐藏了初始文件并用另一版本代替)。

这需要保证用来检测网络系统的软件的完整性,特别是入侵检测系统软件本身应具有相当强的坚固性,防止被篡改而收集到错误的信息。

(2)信号分析。对上述四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什么是入侵检测?

所谓入侵检测其实就是指试图监视和尽可能阻止有害信息的入侵,或者其他能够对用户的系统和网络资源产生危害的行为.入侵检测分为三种:1.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2.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3.基于漏洞的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是能够检测到网络上不正常、不合法活动的网络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运行在一台主机上,监视该主机上的恶意活动被称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运行在网络数据流上被称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有时,"滥用"和"入侵"两个词是有区别的。"入侵"通常是指来自外网的攻击;而"滥用"通常用来描述来自内网的攻击。然而,大多数人并不划分得这么详细。

最常用的两种入侵检测方法是统计异常发现和模式匹配。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简述入侵检测的过程

入侵检测技术(IDS)可以被定义为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包括系统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行为。

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误用入侵检测的主要假设是具有能够被精确地按某种方式编码的攻击。通过捕获攻击及重新整理,可确认入侵活动是基于同一弱点进行攻击的入侵方法的变种。误用入侵检测主要的局限性是仅仅可检测已知的弱点.对检测未知的入侵可能用处不大。

入侵检测的原理:

异常入侵检测原理构筑异常检测原理的入侵检测系统,首先要建立系统或用户的正常行为模式库,不属于该库的行为被视为异常行为。但是,入侵性活动并不总是与异常活动相符合,而是存在下列4种可能性:入侵性非异常;非入侵性且异常;非入侵性非异常;入侵性且异常。

设置异常的门槛值不当,往往会导致IDS许多误报警或者漏检的现象。IDS给安全管理员造成了系统安全假象,漏检对于重要的安全系统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

根据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布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如下两类。

(1)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以及响应单元都在一台主机上运行,这种方式适用于网络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

(2)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指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布在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上,分布性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模块上,如果网络环境比较复杂或数据流量较大,那么数据分析模块也会分布,按照层次性的原则进行组织。

入侵检测的对象,即要检测的数据来源,根据要检测的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也有人说这种分类是按照入侵检测的数据来源分类。

(1)基于主机的IDS,英文为Host-besed IDS,行业上称之为HDS。这种IDS系统获取数据的来源是主机。它主要是从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渠道来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后来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以保护系统主机的安全。

(2)基于网络的IDS,英文为Network-based IDS,行业上称之为NIDS,系统获取数据的来源是网络数据包。它主要是用来监测整个网络中所传输的数据包并进行检测与分析,再加以识别,若发现有可疑情况即入侵行为立即报警,来保护网络中正在运行的各台计算机。

按照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以将其分为异常检测、误用检测。

什么是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哪两类

入侵检测技术(IDS)可以被定义为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包括系统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行为,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入侵检测方法很多,如基于专家系统入侵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等。目前一些入侵检测系统在应用层入侵检测中已有实现。

入侵检测通过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

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2.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

3.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

4.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5.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典型代表

入侵检测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SS公司(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的RealSecure。它是计算机网络上自动实时的入侵检测和响应系统。它无妨碍地监控网络传输并自动检测和响应可疑的行为,在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截取和响应安全漏洞和内部误用,从而***程度地为企业网络提供安全。

入侵检测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检测速度远小于网络传输速度,

导致误报率和漏报率

2.

入侵检测产品和其它网络安全产品结合问题,

即期间的信息交换,共同协作发现攻击并阻击攻击

3.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对加密的数据流及交换网络下的数据流不能进行检测,

并且其本身构建易受攻击

4.

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问题

发展趋势:

1.

基于agent(注:代理服务)的分布协作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结合

2.

入侵检测标准的研究,

目前缺乏统一标准

3.

宽带高速网络实时入侵检测技术

4.

智能入侵检测

5.

入侵检测的测度

简述入侵检测常用的四种方法

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分为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两种。

1、特征检测

特征检测(Signature-based detection) 又称Misuse detection ,这一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

它可以将已有的入侵方法检查出来,但对新的入侵方法无能为力。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模式既能够表达“入侵”现象又不会将正常的活动包含进来。

2、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主体正常活动的“活动简档”,将当前主体的活动状况与“活动简档”相比较,当违反其统计规律时,认为该活动可能是“入侵”行为。

异常检测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活动简档”以及如何设计统计算法,从而不把正常的操作作为“入侵”或忽略真正的“入侵”行为。

扩展资料

入侵分类:

1、基于主机

一般主要使用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日志作为数据源,某些也会主动与主机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得不存在于系统日志中的信息以检测入侵。

这种类型的检测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对网络流量不敏感,效率高,能准确定位入侵并及时进行反应,但是占用主机资源,依赖于主机的可靠性,所能检测的攻击类型受限。不能检测网络攻击。

2、基于网络

通过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对获取的网络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再通过与已知攻击特征相匹配或与正常网络行为原型相比较来识别攻击事件。

此类检测系统不依赖操作系统作为检测资源,可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配置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审计和登录机制;可检测协议攻击、特定环境的攻击等多种攻击。

但它只能监视经过本网段的活动,无法得到主机系统的实时状态,精确度较差。大部分入侵检测工具都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3、分布式

这种入侵检测系统一般为分布式结构,由多个部件组成,在关键主机上采用主机入侵检测,在网络关键节点上采用网络入侵检测,同时分析来自主机系统的审计日志和来自网络的数据流,判断被保护系统是否受到攻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侵检测

关于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论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原文链接:http://www.yzhs.net/news/show-11635.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